1934年11月14日至20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分为多路从宜章、郴县、桂阳进入临武境内,途经金江、水东、汾市、麦市、万水、楚江等十余个乡镇,其中数万红军途经县城,部分红军驻扎在这座祠堂。邓家祠堂就是红军的一处比较大的宿营地。

红军进驻县城后,他们的纪律非常严格,不仅帮助当地的贫苦大众,还打击了土豪恶霸,将缴获的财物分给了穷苦大众,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护。更重要的是,红军还在这里组织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比如:公开演出《打土豪分田地》的话剧。号召群众参加革命斗争。


书写在墙上的“要抗击外侮必须巩固革命战线”“工人农民加入红军”这些标语,宣讲红军宗旨和抗日救国道理。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民众的觉悟,使更多的人加入了革命的行列。



(西城村的综治专干邓传刚为主持人杨勋、魏巧颖讲述发生在这里的红色故事)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红三军团一部在嘉禾境内与李云杰部相遇,发生激战,全歼敌军一个团。这次任务红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牺牲了60多人,另有32人受伤。由于敌人在前方道县、江华等地布置重兵封锁,伤员无法再随大部队继续前进了。为此,一名叫胡大海的连长带着伤员及负责护送的战士百余人返回了临武境内,寻找适当的地方疗伤,胡连长一行由嘉禾再入临武县境内时,红军大部队已离开了临武。为了避免被国民党搜查抓捕,部队在一名挑夫帮助下到了位于通天山深处的焦溪村,并把部队托付给了一个叫郭七斤的村民。

郭井保得知红军伤员有难,立刻采取行动,当晚就把红军秘密转移到了更加偏僻隐蔽的芹塘自然村。还动员全村共同参与。那时芹塘村总共才17户人家,但每家每户都主动承担起照顾伤员的责任。

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芹塘村的村民们倾尽所有,用实际行动支持着红军。自己吃着野菜和苦糠,却想方设法给战士们补充给养。红军走后,消息不慎走漏,国民党“清乡大队”扬言要“血洗芹塘”。在得知消息后,郭七斤和郭井保迅速组织村民撤离,保护了所有人的生命安全。不过不幸的是郭七斤和有一名村医叫做郭土老却不幸被“清乡大队”逮捕了,他们意志坚定,面对严刑拷打,始终没有透露半点红军的消息。反动派恼羞成怒,一把大火点燃了村子。郭七斤和郭土老也被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那个时候,郭七斤32岁,郭土老才28岁。
